2023:Program/Submissions/台灣原住民族第 13 族撒奇萊雅族語:透過維基百科傳承瀕危的祖靈語言 - CBL3FL
Title: 台灣原住民族第 13 族撒奇萊雅族語:透過維基百科傳承瀕危的祖靈語言
Speakers:
CHEN, YAN-LING
我是一位在台灣花蓮的少數民族-撒奇萊雅族婦女暨語言推廣者,我們的族人總人數1051人,我的族群歷史文化及語言正瀕臨著失傳的危機,為了能夠協助我的族群保存與傳承文化語言。 我自2018年即使用撒奇萊雅語書寫文化、國家相關的內容在維基計畫上,亦同時在撒奇萊雅族語言推廣機關工作迄今,為的就是能夠透過我、族人的力量,將耆老們珍貴的祖先智慧與傳統語言透過現代科技記錄下來。 我的族人曾參加2021年、2022年維基媒體國際會議線上發表,能將我們的語言、文化分享至國際是件很有意義的事。今年(2023年),報名「海報展」,是為了向全世界分享台灣的少數語言如何保存祖靈語言的方法、過程、經驗,也希望能夠藉由年會與不同國家的種族族人們進行交流與互動。
WU, SIAO-HAN
I am an aborigine of the Sakizaya tribe in Hualien (Taiwan). The number of Sakizaya is only 1,051, and we are a minority in Taiwan. Therefore, I hope to use my strength to assist the Sakizaya to preserve and inherit our tribal culture.
Room:
Start time:
End time:
Type: Poster session
Track: ESEAP (East, South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Submission state: submitted
Duration: 5 minutes
Do not record: true
Presentation language: en
Abstract & description
[edit source]Abstract
[edit source]台灣撒奇萊雅族是台灣原住民的第 13 族,人數只有 1051人,是台灣即為少數的民族,該族的語言也被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原住民族委員(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s)列為瀕危語言
Description
[edit source]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們希望透過部落實地田野調查、訪談耆老,結合現代科技-網際網路、影像錄製以及維基百科記載的方式,將我們的傳統智慧及語言用最現代且不可抹滅的網路科技保存並傳承下來,也能夠透過網際網路的方式將該族群文化分享給全世界,更能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之第 11 個目標:永續城市與社區(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一起與世界努力保護文化遺產。
Further details
[edit source]Qn. How does your session relate to the event themes: Diversity, Collaboration Future?
撒奇萊雅族在台灣的人口1,051人,能夠以撒奇萊雅語書寫的人則不到20人。2019年11月22日撒奇萊雅語維基百科正式上線,為了解決少數民族文化語言之問題,我們透過維基百科計畫完成以下目標: 1. 原住民早期多靠口說傳遞及保存文化知識,當族語文字化後,便可將自身的文化以文字流傳。我們希望能透過影像、文字的方式,田野調查及訪談耆老等方式,將文化語言記錄在維基百科中,以利該語言的保留及傳承。 2. 正因為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豐富多元的文化及語言更成為台灣獨有的資產與驕傲,而族語的使用使可加深人與土地的連結,也更加認同自己的身分。我們希望能鼓勵更多的族人一起分工撰寫維基百科,將撒奇萊雅族的語言記錄到維基百科中,使得資料更加完整與齊全。 3. 透過政府的協助以及相關組織合作,將該語言國際化與在地化,進而增加台灣與國際上的知名度。族人也會因編寫資料條目,增加並學習文化的知識,將內容從在地化逐漸走向國際化,並在國際中看見在地知識的價值,同時藉由維基百科平台與國際接軌,形成強烈的正向循環。 4. 為了能將傳統語言與現代接軌,將族語結合現在科技及流行趨勢,讓語言不只是語言,而是能與時代連結且更符合現代人民之日常習慣。
Qn. What is the experience level needed for the audience for your session?
Some experience will be needed
Qn. What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format for this session?
Onsite in Singapore
Remote online participation, livestreamed
Remote from a satellite event
Hybrid with some participants in Singapore and others dialing in remotely
Pre-recorded and available on demand